潍坊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欢迎您!

首页 > 法规标准 > 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 山东省地方法规
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作者: 时间:2010-09-01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也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消费类机电产品的行业。机械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对国家积累和社会就业贡献大等特点。大力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2005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是指导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战略决策,结合我省实际,做出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部署,为了全面推进我省制造业建设,结合山东省有关工业发展的规划意见,特制订山东省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省机械工业发展回顾

  山东省机械工业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实力雄厚、门类齐全的制造体系,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全国机械行业中位居前列。龙头产品及优势行业已具备较大规模,汽车制造、电工电器、农业机械、机床工具、工程机械、建筑及环保机械已形成比较优势,各类专用机械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是我国机械工业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机械工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全国机械行业的优势骨干省份,山东省机械工业在十五期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来全省机械工业增加值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高于山东GDP的增长速度,也超过全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速。

  (一)十五规划目标已全面实现

  工业增加值:2005年完成1403亿元,比2000年增加916亿元,增长188%;比十五计划指标600亿元增长134%

  产品销售收入:2005年完成4833亿元,比2000年增加3108亿元,增长180%

  实现利税:2005完成460.5亿元,比2000年增加320亿元,增长228%;比十五计划指标246亿元增长87%

  产品出口:2005年实现出口总额55.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33亿美元,增长149%;比十五计划指标32亿美元增长73%

  资产总额:2005年行业资产总额达到3121亿元,比2000年增加1307亿元,增长72%

  (二)在全国全省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我省机械工业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保持和加强了在全国同行业的优势骨干地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前移。

  全省机械行业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00年居全国同行业第5位,目前全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已升至全国第3位,前移2位;全行业实现利润、税金等经济效益指标由2000年的第7位升至第4位,前移3位。

  我省机械行业通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适应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急需的产品发展提速,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市场需求较好、产业带动性强的产品已突破发展瓶颈,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汽车和电工电器成为带动全行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农机行业九五期间落后于江苏居全国第二位,近几年已跃居全国第一位,工程机械行业产品门类齐全,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二位;金切机床居全国第二位,大型锻压设备及大重型数控机床产能及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位。

  在各个小行业都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品,全省20余种产品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居前三位。如:低速货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三轮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重型汽车、轻型卡车、大型锻压设备、推土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动植保机械等的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重型汽车产能达到15万辆,低速汽车产能150万辆,大中型拖拉机产能5万台,小型拖拉机(含手扶)60万台,内燃机产能4500万千瓦;活塞、曲轴等配件产品产能及技术水平也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全省中国名牌、山东名牌、驰名商标的数量分别达到11个、178个和4个。

  机械工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0%左右,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鼓励发展的骨干产业。

  (三)技术创新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省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普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或技术合作,重型汽车、轿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内燃机、制冷设备、印刷机等主机产品基本上采用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先进产品,通过多年的消化吸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水平明显提高,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在部分代表行业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产品领域,我省拥有国内唯一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重要的技术优势。

  中国重汽根据市场及用户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愿望,在全面继承斯太尔重型汽车优势、吸收国际著名重卡优点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斯太尔王系列重型汽车,该车多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实现了当年投放市场、产销量突破万辆大关,出口量占到全部整车出口的50%以上。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外高端市场上,在与10多家世界顶级压力机制造商的竞争中夺魁,向世界级冲压商——美国德纳公司出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000吨重型多工位压力机、1000吨重型落料压力机,再创中国数控锻压设备出口新纪录,两年内连续3次赢得世界一级冲压商的重复订单,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锻压产品成功地进入了世界高端市场。

  潍柴动力研发成功的我国第一台1012大功率欧发动机,其基本性能和各项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型先进产品水平,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填补了国内大功率高速环保发动机的空白,比全国统一实施欧排放标准的预定时间提前了3年左右。

  我省丛林集团根据生产急需,经过对国外同类装备的采购咨询,毅然决定投资3亿元,以市场运作方式,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上海重型机器厂等联手,研制成功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并正式通过国家级的技术鉴定,顺利投入生产。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被誉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后,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和特种材料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荣获了全国机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推股份吸收世界先进技术,自主研发成功国内最大功率的推土机,该机配备了山推自主设计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控变速箱、驾驶室、燃油自动加注系统等装备,将国内大功率推土机的开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烟台冰轮的新型高效螺杆压缩机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新设计开发的产品,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制冷效率等主要指标高于国际同类高端产品,它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具有自主开发螺杆压缩机能力的国家。

  (四)企业装备水平大大提高

  十五期间,我省机械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及技术引进,全行业十五总投资1400亿元,其中2005年投资540亿元,引进了300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技术及工艺装备,其中新增设备投资的50%以上用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类重要加工及检测设备。目前一大批国债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增强了行业发展后劲。通过改造,行业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全新的水平,全省机械行业5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约30%企业的关键设备及工艺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骨干企业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设备或生产线,如重型汽车、轿车、数控机床、柴油机、装载机、液压挖掘机、交联电缆、干式变压器、制冷压缩机、活塞、曲轴等产品的主要生产设备均为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或关键设备。部分薄弱工序引进了生产线,如引进了自动铸造生产线、焊接机器人等,多数企业的关键精加工工序都使用进口先进设备,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五)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资源向优势企业的转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在全国汽车行业产销增长趋缓、利润降幅较大的形势下,经过顽强拼搏,保持了稳步发展,利润实现较大增长,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12亿元,列全省机械企业首位,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05%,再次创造了骄人业绩;时风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连续5年居中国农机行业第一名;低速汽车和三轮汽车产销量实现全国同行业八连冠,经济效益实现全国同行业十连冠

  十五期间,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企业迅速崛起,福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仅7年,就由一个销售收入2000万元的小厂跨跃为年销售收入40亿元的行业龙头,形成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车辆三大主导产品,其大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已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装载机生产仅用一年时间就跨过年产3000台大关,进入主要生产企业行列。

  机械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初现雏形,以产品或关键工艺(铸造、锻压、机加工)为龙头,在部分市县形成了各具特色、专业化生产、集中经营的产业群体,如潍坊的农业机械及印刷机械、临沂的小汽油机、烟台的汽车配件、临清的轴承等,大大促进了机械行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存在问题及成因

  十五期间,我省机械工业取得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整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1、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我省机械工业总量居全国前列,但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距沿海发达省市还有一定差距, 2005年我省机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率为5.58%,而同期上海机械行业达到7.76%;全员劳动生产率我省为11.99万元/,上海达到14.42万元/,比我省高出20%以上。

  2、产业及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目前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骨干行业支撑力度不强;汽车行业尚未形成经济规模,未形成足够的行业带动优势,这是我省与上海、广东机械工业的主要差距。农机产品由于受市场购买能力所限,价格一直偏低,而我省农机所占比重较大,也是影响行业整体效益的原因之一;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较低,产品总体水平档次较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名牌产品较少,新产品产值率不足20%,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3、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有待加快。目前我省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50%依靠引进,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究开发与制造能力不足;在产品升级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创新能力薄弱的矛盾趋于尖锐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也较低,全省机械企业平均技术开发费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5%,直接影响到一些重大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开发工作的开展。

  4、行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调整。目前多数龙头企业尚未达到经济规模,能够支撑和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较少,特别是缺少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我省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的企业仅各有1家,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企业共计10家,骨干企业规模偏低;而众多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固有模式仍未突破。

  5、对外经贸发展较慢。目前我省机械行业出口总额列全国第五位,外贸出口占销售收入仅为10%,远低于全国同行业22%左右的平均水平。出口实绩差距更大,2005年广东省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015亿元,浙江1109亿元,江苏1100亿元,而我省仅有457亿元;这与我们机械大省所处的行业地位,以及我省所处的地理和开放环境极不相称。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趋势分析

  (一)世界机械工业发展趋势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和促进作用强、对国家积累和社会就业贡献大等特点。机械工业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军事现代化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仍然高度重视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制造业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地位依然牢固。美国、德国、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机械工业,包括这三大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对策,重塑机械工业以迎接世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当今世界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全球化、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产品高技术化的趋势。一是全球化战略已成为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跨国公司为克服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困难,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纷纷将重心转向国外,掀起了新的兼并浪潮,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化生产使得垄断性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二是集群化趋势不断增强,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同一区域有机地集聚,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机械工业正向信息化方向迈进,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速了机械工业全球化的进程,并正在改变机械工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

  四是服务个性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信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及柔性化生产。

  五是产品高技术化,机械工业是高新技术的载体,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二)国内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状态分析,我国机械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作为一个大国,实现工业化对装备的需求量将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在这一大规模需求的推动下,相关机械产品的生产规模也将不断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旺盛的需求有望维持较长时期,这种需求不但体现在总量上,而且也体现在装备需求的多样化及不断提高的水平上;

  二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用下,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化的历史性进程无法阻挡,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促进,将为机械产品(无论是投资类产品,还是消费类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这对行业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利好影响;

  三是机械工业是我国比较优势显著的产业,跨国公司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多利润的考虑,正在越来越多地将我国作为其机械产品全球产业链中的加工基地,这在客观上将有利于增加我们在国际机械产品市场中的份额;

  同时由于各方面因素,机械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预测运行速度减缓,增长速度将适度回落,同时效益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1、供过于求的态势使竞争加剧,利润率将趋于下降。由于机械行业竞争性强的产业属性,导致了市场的高度开放性,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难以限制新的企业进入,而且国外同行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供过于求所导致的过度竞争将是长期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2、能源、原材料价格以及财务成本将呈上升趋势,行业的利润将不断向上游行业转移。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优势行业,今后将继续不断扩张,从而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而资源及运力受自然条件所限,难以同步增长;所以供应将越来越趋紧。在此形势下,电力、原材料及运输价格看涨;加上银行利率及汇率上升的压力增加,这些都将使机械产品成本增加。

  3、汽车等行业利润率下降将对全行业利润继续增长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趋紧,机械工业的利润率正在下降,尤以汽车行业为最;由于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在全行业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其利润率的快速下降对全行业效益的增速下降影响很大。据全国机械行业分析预计,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将由超常增长向平稳增长状态回归,预计在全国机械行业十一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15%的情况下,利润年均增长将降至10%以下。

  (三)山东省机械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看,山东省机械装备制造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我省具备发展机械制造业的市场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只要牢牢抓住机遇,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行业发展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1、建设先进制造业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决策。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省制造业基础条件,省委、省政府做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制造业发展带动全省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建设制造业强省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将有力地推动我省制造业的发展。

  2、山东具有发展制造业基地的独特优势。我省地处东南沿海,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制造业比重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与全国制造业首位的江苏省保持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很多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将是我国未来装备制造业聚集地之一的最佳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3、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制造业的战略重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的制造业优化配置和社会分工,制造业正在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省地理位置适中,接近日韩,工业基础好,开放度高,是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最佳产业聚集带,采取积极措施,吸纳国内外投资及制造业的转移,这对于我省机械工业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八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靠技术进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突出壮大支柱产业、做强大型企业和培育知名品牌,推动制造业强省建设,促进机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遵循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管理路子,规范企业和行业的竞争秩序,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运行和行业管理机制。

  2技术进步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培育,以创新占领市场,实现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装备产品的深度融合。

  3、国际化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鼓励企业走出去,提高机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4、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和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要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要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

  (三)规划目标

  1、产业规模。2010年,全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年均增长20 %;工业增加值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20%;利税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25%;出口创汇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30%

  2、产业水平。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到5-10年,重点主机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产品;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机械行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全省机械行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3、产业外向度。实现产品出口的较大增长,力争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15%左右,成为全国重要的出口基地,直接利用外资额占行业总投入比重达到20%以上。

  4、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培育若干家实力雄厚、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实现较高程度的专业化生产协作。到2010,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企业集团1个,年销售收入100300亿元的重点企业5个,年销售收入50100亿元的重点企业10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100个。

  用5-10年时间,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将山东建成我国重要的机械装备产品制造和供应基地,初步实现由机械工业大省向机械工业强省的转变,争取在部分优势行业构建我国乃至世界装备制造业的中心。

  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聚集带,重点培植十余个产业集群区域,如烟台的汽车配件、滕州的中小机床、潍坊的印刷机、潍坊的农业机械、临沂的小动力、临清的轴承等。

  四、发展重点

  (一)汽车行业

  重点发展中重型载货汽车、轿车、轻型车、特种车和汽车零部件,到2010年,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70万辆(其中重型车25万辆、轿车45万辆、轻型车100万辆);改装车15万辆、低速汽车150万辆。以龙头骨干企业为载体,以先进的制造技术为支撑,积极参与世界汽车产业分工,尽快形成整车与原材料同步推进、整车与零部件协调配套、龙头企业与一般企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汽车工业体系,使汽车工业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重点依托中国重汽集团、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一汽青岛汽车厂三大平台,形成山东的汽车制造生产体系。

  中国重汽集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2010年规划重型车产能12.5万辆,自产柴油机满足配套需要;开发适应高速公路运输条件的高档大功率重型汽车及牵引车、工程用车、国防用车等新车型,进一步提高产品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在烟台、青岛、威海建设轿车生产基地,以上海通用东岳公司为主,形成年产30万辆轿车生产能力,以上汽通用五菱、荣成华泰为依托,发展厢式轿卡、旅行车。扩大中通客车公司的中长途高速豪华型大客车生产能力,开发中短距离的高等级公路客车及超低地板城市公交客车。改装车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厢式冷藏运输、工程施工、城市环卫等多功能产品;依托临沂消防器材总厂,发展各类消防车及防化车;支持泰山特种车辆厂发展国防急需的特种车。依托渤海活塞、天润曲轴、山东金麒麟等企业,进一步提高我省有优势的活塞、曲轴、连杆、刹车片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和配套材料,完善提升汽车产业链。

  (二)电工电器行业

  十一五期间,要整合全省电工电器行业优势,改变目前厂点多,产品分散的状况,重点发展以锅炉、汽轮机、发电设备为主的电站成套设备,以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为主的输变电设备及各类电机等产品。

  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目前我省主要优势是中小容量发电机组及成套输变电设备,多数产品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十一五期间,发电设备,重点依托齐鲁发电设备厂、济南锅炉集团、青岛捷能集团等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100-200MW空内冷汽轮发电机性能,开发300MW大型空内冷汽轮发电机,发展大容量汽轮机和工业拖动式气轮机;电站锅炉,重点发展5—30万千瓦高温高压及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炉以及燃烧垃圾、掺烧废弃物或可燃气体的余热锅炉、处理造纸废液的碱回收锅炉、完全燃烧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输变电设备,重点依托达驰、金曼克、青岛汉缆、特变电工线缆集团、泰开电气等企业,积极采用电力电子、微电子技术,向电器设备无油化、防火化、组合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增加高可靠性、低噪声、节能型、免维护型产品。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成套设备和智能电器,包括变压器、交联电缆、互感器、断路器、开关、组合电器等。

  电机是我省的传统产品,品种类型齐全,十一五期间主要是加快产品优化升级,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特殊用途的产品。牵引电机围绕铁路系统提速和重载的要求,开发重载和提速牵引电机,并研发城市轨道交通用牵引电机;汽车电机要紧跟汽车发展,增加品种,满足配套要求;中小及微特电机,重点研发无刷电机、步进电机等产品,满足各行业配套需要,并进一步扩大出口。

  (三)机床工具行业

  金切机床,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通过资源整合,扩大规模能力,保持和发展技术领先优势,使济南二机床、济南一机床等骨干企业进入国际一流机床制造商行列;重型压力机、数控重、大型机床批量进入国际高端市场;三座标测量机、数控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其他机床企业根据各自实际,发展优势特色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机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形成骨干行业。

  济南二机床要坚持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寻求对外合作,十一五末规划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冲压自动化系统、大重型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开发设计与制造技术达到成熟,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发展柔性制造单元和集成制造系统。完善机械压力机系列和数控机床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尖端高新技术的嫁接集成,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争取成为一流的国际化机床制造企业。

  济南一机床十一五期间,应用高速、复合、智能、绿色环保等国际新技术,重点完善数控机床系列规格,形成高速、精密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专机三大系列产品,整体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良好的性价比,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规划十一五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15%

  其他机床企业按照各自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品,威海华东数控重点实现新型数控系统规模化生产,争取成为国产数控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德隆集团重点发展数控深孔加工机床;鲁南机床重点发展各类专用数控机床。

  我省木工机床品种全批量大,具有突出优势,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新品种的开发,提高产品性能及可靠性,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机床附件行业主要依托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开发新品种、新结构机床附件,提高产品档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争取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四)农业机械行业

  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及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及耕作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大型联合收获机械、粮油及农副产品深精加工机械、保鲜贮藏设备等所市场需要的装备,扩大出口,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巩固提高全国领先的整体优势。

  以山东时风集团、五征集团为主要骨干企业,形成低速汽车的基地,占全国的市场份额达到85%以上;以福田重工装备公司、时风集团、山东拖拉机厂为依托形成大中型拖拉机及变型产品、大中型耕作机械的生产基地;以福田重工装备公司、大丰集团为主,形成稻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生产基地,加快饲料及其他收获机具的开发研制;常林集团继续保持小型拖拉机(含手扶)、小柴油机产能优势。

  设施农业机具重点发展小型、微耕机具,小动力,排灌、耕作等大棚作业机具;以烟台冰轮集团等为依托,发展农副产品保鲜储藏设备,食品连续速冻装置、食品真空冻干设备、果蔬预冷成套装置、冷风干燥设备等;进一步发展玉米淀粉加工、淀粉制糖设备、油脂浸出和高级烹调油精炼设备等。

  (五)工程机械

  不断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增加产品品种,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向节能、高效、可靠和环保型发展,广泛应用机、电、液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向大型化和小型化发展,提高配套动力的技术先进性,重视人机工程应用。

  以山推股份公司为主形成推土机系列产品,进一步增加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批量生产大功率推土机,替代进口,扩大海外市场,继续保持产品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规模处于国内同行业首位;以斗山工程机械(中国)公司、小松山推为主形成挖掘机系列产品基地,保持在全国领先的技术及市场优势;以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山东临工)和德州工程机为主形成装载机生产基地;以山推、常林集团为主形成路面机械系列产品,重点研发压路机、推耙机、平地机等,增加品种,扩大市场覆盖。

  (六)内燃机行业

  十一五期间,要以潍柴、济柴、通用东岳动力总成等企业为龙头,按照各自的市场定位,发展新型、环保、节能型产品,全面提供市场需要的各类产品,形成能为各类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农机配套的柴油机、汽油机、燃气机系列产品。

  潍柴动力:重点发展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用高速柴油机和船用、发电机组用中速机;加快欧排放标准的10-12大功率内燃机批量生产能力,并向欧Ⅳ排放标准过渡。适时引进国外知名品牌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生产新一代高端柴油机。力争到2010年,柴油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千瓦,将潍柴建成产品功率齐全、配套范围广泛、品种多元化、技术与国际全面接轨的世界最大通用动力制造基地,打造民族自主和国际动力的双品牌。

  烟台东岳通用动力总成现已形成了1.4-1.6轿车用汽油机20万台能力,产品已为上海通用轿车配套。十一五期间将根据上海通用汽车的产品规划,完成不同排量发动机的生产,产品技术来自通用公司,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形成40万台能力;

  济柴: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出口占到1520%;大功率陆用柴油机继续在国内扩大领先优势;船用发动机形成规模生产,争取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以上;气体发动机要在国内成为主导品牌;新的业务领域开始形成并延伸,天然气压缩机组及液力传动等相关产品与内燃机共同构成济柴新的产品格局,使济柴成为主业竞争力强、业务支撑点多、国内影响力大、国外有发展的动力装备品牌企业。

  胜利动力机械公司:目前国内最大的燃气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企业,已形成年产燃气发动机35kW的生产能力。燃气机及发电机组,可广泛应用天然气、沼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炼厂尾气等各种可燃气体发电,属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产品,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重点投入,形成较大产能,继续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淄博柴油机:要利用与日本洋马公司合作的条件,加快消化吸收引进技术,重点开发生产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燃气及柴油发电机组、背压式工业汽轮机,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和产业化。

  (七)其他重点

  加快发展建筑、环保、包装、造纸、建材、石油、煤炭等为各行业服务的专用设备,提升产品档次,壮大生产规模,更好地为各行业服务。建筑机械重点发展各类塔机、混凝土搅拌设备;造纸机械重点发展宽幅、高速大型纸机;板纸、文化纸和特种纸机;新型制浆设备;黑液燃烧及处理设备等。石油机械重点发展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三抽设备,开发适合深抽强采作业的新产品,扩大生产能力,争取成为三大油田的三抽生产基地。建材机械重点发展石材加工设备、日产5000吨以上熟料生产线主机设备及与之配套的预热器、分解炉、电收尘器等其他单机设备。

  五、发展我省机械工业的对策措施

  (一)积极争取有利于山东机械工业发展的政策。针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特殊的产业地位和作用,国家已明确制订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建议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由省政府制订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专项计划,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对研制周期长、投资大的高新技术装备,以及基础较好,有可能取得突破,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在基本建设、开发研制及技术改造投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技术水平低、耗能高、污染重、役龄超过规定期限的产品限期淘汰;对其它量大面广的产品,也要分门另类,进行分类指导,通过产业政策调控和法规、规章来规范机械行业的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浪费。

  (二)以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依托,促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以市场带动产业,把重大工程项目的业主负责制与政府审核协调结合起来,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对设备采购的引导和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扩大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对有关装备制造企业和使用首台(套)国产装备的工程,建议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

  (三)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重点扶持与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有关的共性实用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支持先进技术软件的引进。大力扶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的成套技术设计承包、制造承包和工程安装承包。鼓励企业在不具备总承包能力的情况下,参与国际分包或配套。鼓励以技贸结合,许可证协议制造,中外合作研究、设计、制造及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项目执行单位要通过谈判或国际招标,尽量提高国内采购以及与外商合作设计、制造的比例。

  (四)继续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我省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和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合资、合作和吸引外资的力度,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是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有选择地利用好外资,通过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推动行业发展;二是积极支持和鼓励有经济实力、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到国外建设厂点,输出技术和产品,扩大国际贸易;三是努力扩大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全面实施人才战略,为振兴山东机械工业提供人才保证。为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事业中来,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创造新的用人机制和政策环境。一是加快人才培养,重视继续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适应产业提升和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具备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二是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增强吸引人才优势,真正尊重人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通过薪酬、股票期权等给予物质奖励。

  (六)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发挥中介组织的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政府与企业间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维护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承担许多政府和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的事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江苏、广东、浙江等省机械行业协会的建设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行业内部协调、市场开拓、反倾销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妥善解决现有遗留问题,推进行业协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完善和运行,尽快发挥作用,促进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